《东山大事记》(1916—1950)

2000-05-01
秦锡文 黄江夏

【版权声明】本文史料由《东山乡讯》编辑部根据《东山县志》和《福建省志》《漳州市志》《诏安县志》《云霄县志》《漳浦县志》综合整理,欢迎补充更正,分享、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东山资讯网)

东山大事记

(1916.5—1950.3)

民国5年(1916年)

  5月1日,东山建县。从诏安析出铜山岛,从漳浦析出古雷半岛的古雷、杏仔、油澳、港口4个保,另置东山县人口7万余,丁米税捐12506元,列为三等县,辖铜山、五都和古雷。县治设在铜山镇城(今铜陵镇),曹祯为首任知事,知事公署设在铜山城内原参将署。公署内设第一科和第二科及警备队。全县划为4个区。诏安商会铜山分会撤销。(综合东山县志漳州市志诏安县志漳浦县志

  5月,成立东山县禁烟分局,厉行禁烟(鸦片)。

  5月,东山、漳浦、诏安和云霄县代表协商海界,达成协议,并呈省政府备案。

民国6年(1917年)

  2月,成立东山教育会,会址在大埕黄氏祖祠,会员百余人。

  11月,成立县商会。

民国7年(1918年)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三)14时,县境发生7.3级地震。

  6月,西南军政府护法军集中潮汕,准备北伐。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闻讯,调闽、浙军队准备攻打潮汕,以东山为兵站,县知事孔宪洛兼兵站司令。8月,闽浙联军攻打潮汕失败(浙军团长陈肇英反正),副总司令童保暄率师退至东山。

  9月,靖国军营长李世藩、汤铭盘,粤军营长陈策,浙军营长张百度,先后带兵进入东山(童保暄逃走)。李、汤、陈出示安民,自兼县知事。旋留张百度兼任东山县知事,李、汤、陈奉令离境。一月之中东山先后有李世藩、汤铭盘、陈策、张百度4位县知事。(参考《漳州市志》)

  这年饥荒,米价腾贵,城关兴太米商囤积粮食,被群众包围。老板被迫售粮,事态平息。

民国8年(1919年)

  冬,广东潮剧名班“中一枝”受聘在云霄云山书院演出,漳浦、诏安、东山、平和等县知事乘轿前往观看。(来源:《云霄县志》)

  同年,闽南护法区政府选送闽南青年学生21名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平和5名,龙溪、海澄各4名,云霄、长泰、南靖各2名,漳浦、东山各1名。(来源:《漳州市志》)

民国9年(1920年)

  成立东山县渔会,由海顺利、玉乐轩、海得利三澳渔民组成。

  各小学堂称为小学校,设校长。推行白话文教学。

  9月16日,设立东山邮政局(隶属福建省电政监督处),址在城内顶街林氏祠堂。

民国10年(1921年)

  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派兵驻防东山(旋将政权交归福建省长管辖)。

  10月 云霄、霞浦、平和、漳平、东山等县民众,为反抗军阀苛捐勒索和强征烟苗捐,组织乡团抵抗,其中以云霄反抗最剧。在黄廷经领导下,云霄有3/5的乡村(200多乡)组织乡团,黄廷经还同到厦门组织自治军的国民党人士秦望山取得联系,被委为福建自治军漳属指挥官;建起反对李厚基的武装力量。(来源:《福建省志》)

民国11年(1922年)

  5月,成立东山县工艺传习所,址在观音亭,学员50名。

  7月,成立东山县农会。

  10月,李厚基离闽,东山军政官员随之离去。粤军入县境,旋改由闽南自治军黄廷经部接防。

民国12年(1923年)

  3月,闽南自治军支队长洪玉海对东山民众肆行敲诈勒索,激起民愤。县保卫团团长朱炳耀率各村壮丁计千名反对敲诈。双方冲突,壮丁被击死3人(后被县政府追认为烈士并合葬于西埔虎山下)。洪率部队退出东山。

  6月,成立东山县总工会。

民国13年(1924年)

  部院衙改建为东山食品(鱼、肉、菜)市场。

  修筑东山经西埔至八尺门公路。同时修整城关的前街、后街、下田街、澳路街、东坑等街路。

  2月,海军司令陈绍宽派指挥林永谟带兵驻东山,并掌握县政权。

  3月1日 海军将领温树德率舰倒戈投北,被北京政府任命为渤海舰队司令。驻福建海军头领杨树庄于是日召集驻闽各舰长会议,反对温的任职;海军总司令杜锡珪也反对温的任职。4日,杨树庄命林永谟为驻东海陆战队总指挥,率4舰占领温树德驻地东山县。后经北京政府多方调停,温仍任渤海舰队司令。

  4月16日 海军占领厦门后,分兵驻扎思明、厦门、东山、福清、连江、长乐等沿海地盘。

  5月23日 经杜锡珪调停,杨树庄、杨砥中二人矛盾暂时调和,交换条件是:海军陆战队升为师,杨砥中任师长,马坤贞、林忠为旅长,管辖长乐、连江、平潭、福清等地;杨树庄驻厦门,管辖金门、东山。(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民国14年(1925年)

  6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先后派邱廑兢、邹纯、陈学海等来漳属各县进行建党活动。龙溪、海澄、诏安、东山等县相继成立临时党部。(来源:《漳州市志》)

  7月,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筹备处派员组建国民党东山县临时党部,筹备处设于城内下街朱氏宗祠。

  东山《新民报》出版(石印),社址在国民党县党部驻所。

民国15年(1926年)

  晋江华侨集资在东山开设“振兴汽车公司”,有汽车6辆。

民国16年(1927年)

  东山打索工人接受厦门苎麻商“德美”号和“元茂”号来料加工 索,产品销往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东山“建东”号和“胜利”号轮船开始航行云霄、厦门、汕头等地,东山港成为汀漳道重要的吞吐口岸之一。

民国17年(1928年)

  夏,县知事公署改组为县政府(县长吴高榘),并取消海军主政。

  11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派员来东山重新登记党员。

  冬,福建省高等法院派员任东山县司法承审员。

民国18年(1929年)

  7月13日,日军舰4艘分泊在城关南门澳外,企图登陆,被驻防军队击退。

  秋,东山中医界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抗议取消中医。

  冬,城关陈逊辉自编《梓报》,用手抄写寄往南洋各地,报道家乡消息。

民国19年(1930年)

  冬至前,东坑方深沉“东昌船头行”与东山县商户合股经营的“胜发”汽轮从汕头运回棉花,至马屿遇风翻没,死40多人(云霄3人,余为江西南词歌女及东山县人)。(来源:《云霄县志》)

民国20年(1931年)

  9月下旬,县教育界在“九·一八”事变影响下开展“援绥爱国运动”,发动民众抵制日货。在城关、康美、东沈等地创办夜校,组织民众学文化,宣传抗日救国。

民国21年(1932年)

  6月,城关群众和华侨集资创办东安善堂,开展济贫治病、埋无主尸等善事。

  8月,19路军(于6月入闽主政)陆军第49师到东山,原驻防东山的林继曾部队抵抗,在城关巷战数小时,林部被缴械。

  厦门海员工会东山支部在城关下宫边开办“平民夜校”,工人免费入学。

民国22年(1933年)

  5月,县境划为5个行政区。一区公所在城关,二区公所在东沈,三区公所在西埔,四区公所在东埔,五区公所在古雷。

  8月,召开国民党东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3人。

  11月,东山县政府改称中华共和国龙汀省东山县人民革命政府,在城关南门大埕举行庆祝大会,由县长张大猷主持,地方绅士演讲。会后举行游行,宣传抗日。

民国23年(1934年)

  1月3日,国民党东山县党部主要负责人获悉19路军反蒋失败,秘密联络军警,当晚冲入县人民革命政府驻所夺权,并恢复东山县政府。

  1月4日,正式成立国民党东山县党部。

民国24年(1935年)

  春,建立县级财政普通预算(这年收入法币1.46万元,支出1.54万元)。

  6月,云霄县长雷寿彭重刊《云霄厅志》,增列东山县划界来往电文为一卷。(来源:《云霄县志》)

  7月,创办私立苏峰初级中学。

  10月1日 民国福建省政府将10个行政督察区改划为7个区、1个市,辖62县、8特区:第五区,专区驻漳浦,辖漳浦、诏安、云霄、东山、龙溪、南靖、海澄、长泰、平和9县及石码特区(1936年8月设)。(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12月,市面流通纸质法币,并禁止银元流通。

  县政府令设消遣捐,始向赌场收捐。

民国25年(1936年)

  东山组织体育团队首次参加福建省第五行政区在漳浦举行的体育运动会。

  5月,进行烟民(吸鸦片者)登记,澄清全县烟民625人,每月吸烟量共668两。县政府于6月3日召开禁烟大会,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参加,当场焚毁收缴的鸦片及烟具。

  7月,全县先后成立造船、织网、泥水、雕画、铁石、渡驳、码头、竹木、 索、理发等10个职业工会。

  7月,设立东山县金库。

  9月,全县改划为3个区(称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区公所改称区署。

民国26年(1937年)

  5月1日,成立东山县中医公会,会址在城内顶街四德堂。

  7月4日,县政府在关帝庙召开“解除妇女缠足”宣传大会,由各机关、团体及地方人士参加,并立“戒碑”,严禁缠足。

  7月,成立抗敌后援会东山分会,并发动民众开展抵制日货运动。

  8月26日,日军侵犯东山,国民党政府军75师和福建保安团第九团奋勇反击,杀敌200多人,日军大败而逃。(来源:《漳州市志》)

  9月28日,《江声报》报道:日舰先后焚毁东山渔船40余艘,东山损失数十万元,死者5人,与各地往来基本停止。(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民国27年(1938年)

  2月,成立东山县卫生院,址在城关澳路街。

民国28年(1939年)

  4月,成立赈济会,主办抗战期间对贫民、过境难民和华侨等的救济事项。

  5月27日,8架日本飞机轰炸东山,投弹24枚,炸毁民房83间,祠庙1所,死39人,伤45人。

  7月11日至16日,日伪军进犯东山,国民党政府军75师史克勤旅和县长楼胜利率领地方武装进行反击,日军败退。

  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九日),日本指挥官涩谷部和伪军郑天福部,在8架飞机掩护下进犯东山,占领陈城、港口、亲营、古雷庄、岐下等15个村落。同月26日、27日,国民党政府军75师449团和保安第九团奋起抵抗,449团张润生副团长夜战中阵亡。在军民顽强抗击下,日伪军于9月4日退出东山。(来源:《漳州市志》)
  9月至11月,东山县恶性疟疾流行,染病2万多人,死亡近千人。

  10月,成立东山县警察局,下设城厢、西乡(西埔)警察所和码头派出所。

  10月11日,台风暴雨终日,渔船被毁30余艘,房屋倒塌10余间,晚稻杂粮损失严重。

  12月13日 省政府特准诏安、东山、云霄等县政府内迁。(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民国29年(1940年)

  2月12~16日,日本侵略军第三次进犯东山,日军200多人乘汽艇于港口村登陆,伪军黄大伟部2000多人在三支尖和宫前湾登陆,进攻城区和西埔等地。全县军民奋起反击,日、伪军溃退下海。

  2月12日,日军200多人在东山县港口村登陆;伪军黄大伟部3000多人在三支尖和宫前湾登陆,进攻城关和西埔等地,遭全县军民猛烈反击,16日,日伪军退走。(来源:《漳州市志》)

  2月17日 伪军黄大伟部由东山转攻海澄,国民党七十五师从两面夹击伪军,并晓以大义。18日,黄大伟被迫率其所部1800多人随带步枪15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向国民党部队投诚。国民党军队在诏安、东山、海澄的胜利,打乱日军桂南会战的军事部署。(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6月,改联保办事处为乡(镇)公所,全县设正义、公道、中兴3个镇和康美(统一实验)、复兴、正义、西北、西南、东南、古雷6个乡,共92保。

  6月,全县开展破除迷信,摧毁庙宇、民居中各种神佛偶像9万多尊,各地寺庙改为机关或学校驻所,并严禁“普渡”,禁止妇女缠足,强制妇女剪掉长发。

  7月,县政府在城关设米公司,并将部分私营米商纳为公司的门市供应店。

  12月,县政府创办《东山新报》。

  冬,福建省银行在东山设分理处。

  冬,公道镇镇公所在南门大埕搭竹棚,请外地电影放映商售票放映无声电影,为县内有电影放映活动之始。

  这年,县政府奉令发动盐区修复盐田,多产盐,面积增至1.37万顷,全年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产1.18万吨。(参考:《漳州市志》)

民国30年(1941年)

  元旦,东山县中山纪念堂暨东山县图书馆成立(地所皆利用行宫)。

  2月,成立建造后澳港防波堤委员会,并动工兴建,历时6个月建成。

  2月,县政府在观音亭山筑“建国楼”,为县府办公楼。

  6月,东山抗战烈士陵园于五里亭落成。

  7月,架设由云霄陈岱至东山电话线,10月通话。(来源:《云霄县志》

  8月,创办东山县立初级中学。

  10月10日,举行“破除迷信、节约献机”大会,全县捐集国币15万元购飞机一架,命名“东山号”(献机活动自7月7日开始)。

  12月16日 海关东山常关开征出入口税加五。由此,百物提高价钱,销路留滞,进口货物多停办,商场冷落。(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冬,全县征集1820名新兵入伍。

民国31年(1942年)

  2月,成立东山县修志委员会,委员53人,县长楼胜利为主任。

  春,县政府发动各区乡民众、机关职员和学校师生种树,计280亩。

  5月,法币大贬值,关金券开始在市场流通。

  5月,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东山区队。

  5月3日,成立东山县妇女会,会员50多人。

  7月,东山中正公园落成,园址在公正镇尖石保。

  10月10日,召开国民党东山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和书记长。

  年底,县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农村副业生产调查,全县有榨油制糖业104户、小商贩1248户、泥水匠52人、种油桐1364户。

民国32年(1943年)

  1月16日 侨贷指导委员会审查会决定各县贷款配额:晋江、南安两县各法币100万元,福清县32万元,仙游、安溪、闽侯、永安、永春、莆田、同安、海澄、龙溪等县各16万元,东山、漳浦、德化、诏安、龙岩、大田、福州、南靖、闽清等县各8万元,长乐、云霄、金门等县各4万元,华安、平和两县各2万元;其他各县共20万元。(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2月10日,龙溪、海澄、漳浦、东山等县设立侨贷指导委员会分会,第一批发放贷款法币72万元,扶助侨民发展生产。
  5月至7月,云霄、漳浦、东山霍乱流行。云霄死300多人,漳浦死1300多人。(来源:《漳州市志》)

  6月9日,日本侵略军一艘运输船遇风飘泊至宫前海边,被驻岛部队俘获。12日晚,日舰在荟冬海面附近搜索,被驻岛部队炮火击退。

  6月29日午夜1时,7名身带枪枝的匪徒闯进前何盐务所职工宿舍抢劫。盐场工程师任聚成奋勇抵抗,中弹牺牲。驻场盐警队赶至,将匪徒全部抓获。

民国33年(1944年)

  6月6日,县举行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有体操表演、田径、球类等,公正镇代表队总得分居首。

  6月,海匪在红屿附近劫持城区渔船21艘,勒索法币共10.5万元(每船索价5000元)。

  7月20日,成立盐业工会,并选举理事、监事。

  9月,云霄创办福建省立高级中学,为全省5所高中之一,从云、浦、诏、东、和等5县应届毕业生中招收第一届新生2个班122人,省参议员高连魁(东山人)任校长。(来源:《云霄县志》

  10月31日,组织抗敌自卫团,县长邓启群兼自卫团司令。

  这年,诏安、东山、平和、南靖、云霄等县先后成立临时参议会。

  冬,国民党政府在漳州招募知识青年参加“青年军”。各县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招名额为:龙溪400名,海澄、漳浦、诏安、南靖各100名,云霄、平和各80名,长泰、华安、东山各60名,合计1140人。民国35年,全国9个师“青年军”被解散。(来源:《漳州市志》)

  这年,天花流行,全县死亡2000多人。

民国34年(1945年)

  3月20日,美国飞机在东山县古雷海面炸沉日舰1艘。

  4月27日,海匪20多人,乘船2艘,持枪登虎屿头,抢劫渔船渔网、粮食等,劫持渔贩30多人以索款,损失计达法币百万元。

  6月,陈木全渔船(上有渔民9人)在兄弟岛附近海域遇坐橡皮艇在海上漂流的美国飞行员科文和宾治(其飞机被日本侵略军击落),陈木全等人即将他俩救上渔船,送上东山岛(后,这两位飞行员由林子浩夫妇送往福州交美军某部)。

  10月20日,东山县参议会成立大会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参议员及有关单位负责人计百余人,举行议员就职典礼。

  11月,东山县《民声报》创刊。

民国35年(1946年)

  3月,县政府海上巡逻船在东南乡斜洲岛海面,击沉贼船2只,歼贼14人。

  3月,重划政区,全县分设2镇4乡,即:公正镇、中兴镇、统一乡、西北乡、东南乡、古雷乡。

  8月13日,各乡(镇)召开代表会,选举乡(镇)长(乡镇代表会成立于民国34年)。

  8月25日 省政府举行急赈,救济归国贫侨。其中发救济法币厦门100万元,金门30万元,龙岩、闽清、南靖各20万元,德化17万元,长乐、东山、古田、云霄、华安、连江各10万元,屏南5万元。(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年底,县长邓启群因在举行乡(镇)长、保长选举期间,接受贿赂并挪用公款,民众上诉至省;嗣后省政府将邓调离东山另作处置。

  春、夏、秋三季连续干旱,早稻减收,米价腾贵。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发给东山救济品,大米500担、奶粉301箱、旧衣13包,减免部分田赋(并将征实物改为代金)。

民国36年(1947年)

  2月22日,召开县参议会临时会议(出席9人),议决罢免贪污不法的王仁俊参议会副议长兼县农会理事长职务。

  3月26日 福建省行政督察区奉令将原设9区缩为7区,第五区:龙溪、云霄、漳浦、诏安、海澄、长泰、东山、南靖、平和、华安。(来源:《福建省志·大事记》)

  6月,国民党东山县党部与三民主义青年团东山分团合并(至11月办理合并交接手续)。

  11月,县内选举全国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至12月1日结束,林兆鹤当选。

民国37年(1948年)

  8月,关金券大贬值,几成废纸;金圆券始在市面流通。

民国38年(1949年)

  4月,金圆券大贬值,市场以货易货,以大米代货币。

  6月,方先觉带国民党军官团败退入东山,旋将军官团交洪伟达掌领(9月改编为国防突击第七总队,12月整编为陆军第58师,师长洪伟达)。

  7月3日,银圆券开始在县内流通。

  7月21日,白点屿设麻风病人收容站,收容36人治疗。

  9月,中共东山县工作委员会和东山县人民政府工作队在泉州成立,郭丹为书记,张书田为委员、县长,申保成为委员、公安局长。

1949

  10月10日,洪伟达在西埔设宴诱捕国民党“东山县县长”萧寒柏,另委任何纯青为“东山县县长”。

  10月18~20日,驻东山的国民党军勾结诏安盐贩,抢售高陈盐区公堆坨地食盐75吨。盐工高金朝阻挡,被打死。10月中旬,中共东山县工作委员会联合中共云霄县工作委员会写信给驻东山的盐警大队长王勤政,动员其起义。12月,盐警大队起义并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诏安县。

  11月,国民党“东山县政府”改为“漳诏地区司令部民政处”,何纯青任中校处长,“县政府”工作人员皆授以军衔。

  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侦察处人员越海深入西北乡高窑,捕获国民党军队官兵3人,查询东山军情。

  11月,中共东山县工委在云霄县举办青年干部训练班。东山、云霄、诏安等县40多名知识青年参加学习。结业后,参加解放东山的支前工作。

  12月,云霄县捕获驻东山国民党特务机关派遣入云谍探连荣华等4人。(来源:《云霄县志》)

1950

  2月,城关先后有86个船工驾船(共48只)奔赴云霄,参加解放东山的支前工作。

  3月,驻金门的国民党第17军军长杨维翰带第51师2700多名官兵进东山增防,肆行抓丁派款派粮(先后抓去壮丁4000多名)。

  以上史料主要引自《东山县志》,兼而参考综合了《漳州市志》《诏安县志》《云霄县志》《漳浦县志》等。

【相关链接】

《东山县志》1994版

《福建省志·大事记》2002版

《漳州市志》1999版

《漳浦县志》1997版

《云霄县志》1998版

《诏安县志》1999版

【阅读延伸】

《铜山志》(清·乾隆)

《东山县志》民国稿本(1987版)

《东山县志》1994版

《东山大事记》(唐至清)

《东山大事记》(中华民国)

《东山大事记》(1950—1988)

《东山光辉十年》(1950-1959)

《盘点东山那些年》(2007-2011)

来源:东山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