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甲亨像
⊙黄辉全 文/供图
朱甲亨(1874——1939年),字若清,号农,东山县铜陵下街人。一生苦研歧黄,精通脉理,遣方用药自成一格,治愈了许多虚劳杂病等疑难重症,尤其创制许多治疗天花验方,以“种珠”预防天花见长。行医数十年,医名甚誉,被尊称为“农仙”。
医者仁心 悬壶济世
古人有云,学习中医要有“十年读书,十年临证”的工夫。朱甲亨幼读经书,后学医有成归来,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铜山古城西门外的前街三角窗开办“恒茂堂”药店兼坐堂问诊。
在恒茂堂药铺,朱甲亨这边医师施诊开方,那边病人按方取药,忙得不亦乐乎。一次,正在坐堂的朱甲亨见到表侄急匆匆跑进来,告知其父得病,虽多方请医用药却不见其效,日夜痛苦异常,今病情日重,全家人非常焦急,故请他去诊视。朱甲亨带上出诊箱急忙前往。仔细观察,只见病人两颧红赤,舌红少苔,口渴难忍,两坨黄粘稠眼屎挂在眼边,还伴有严重的泄泻,其表象极像实热重症,极易被误诊。朱甲亨细心反复脉诊后,确诊其症状为“阴虚实内热”。此时,他略懂医道的舅母以长者身份忙插话说:“外甥啊,你舅这病是‘实症’,很明显,你怎么说是‘虚症’。”“舅母有所不知,这病表象似阴虚,实是内热。若再用苦寒之药猛攻,此命必休,绝非儿戏!”他反复解释:“老人家所见之‘实症’乃表象,不能被其表象所惑,有人认为其火必旺,便用寒剂以泻火,峻药以攻毒,殊不知体弱者,非内托不可,攻毒则体愈虚,泻火则毒愈陷,岂不加速病人之死。此时若再用苦寒之类药物,犹如服砒霜,后果不堪!”
面对长辈、也是病人、家属,朱甲亨耐心解释医理和用药原则,几经劝说下,舅母才同意接受他的治疗方案。先是以炒洋参煎水服用,以缓解病人因阴亏导致虚热烦倦,消渴口燥的症状,使之达到清热生津、止泻养阴的疗效。再经数日的细心调理,病人奇迹般恢复如常。这一次的治愈经历,使他和“恒茂堂”声名鹊起,同行刮目相看。
▲古代治疗斑疮病毒著作《备急方》
天花肆虐 殊死一搏
民国时期,东山县出现天花肆虐,呈现出流行范围广、发病率与病死率双高的特点,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东山县志》载:“民国十八——二十二年天花流行,全县死亡380余人。”发病之快,死人之多,前所未有。曾出现过仅仅数日,一家数口全因天花而亡。那时城乡棺木为之一空,不少穷人用草席裹埋,情景极为悲惨。
天花俗称麻子。医学研究表明,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7天,能够通过呼吸道,接触以及空气传播。在当时天花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致死率高达30%,人人惧之如蛇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民国十八年,正是天花疫情弥漫着东山岛的悲惨年份,每遇病人危急之时,朱甲亨坚持厮守其旁,奋力抢救。为了医治天花,他想了各种办法,许多民间偏方被运用到治疗中,但在根治天花方面作用并不大。面对瘟疫肆虐的恶劣环境,在医疗条件极端缺乏的情况下,眼见病人一个个死于天花瘟疫,朱甲亨同东山许多中医界人士一样,虽痛心不已,但也只能望病兴叹!
疫情过后,朱甲亨潜心研究天花的病因、预防和治疗。他从《筑病源候论》《医宗金鉴》等古籍医术的经验记载中,渐渐梳理分析出天花的发病诱因。医书的记载,让朱甲亨对天花瘟疫的严重性不寒而栗,也更促使他战胜这恶魔的决心。在掌握医治理论后,他通过摸索,提出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在民国二十二年东山县的天花再度流行时,他表现的较为沉稳,并将自己研发的独特方法灵活运用到临床治疗中。有一次,他接诊到一位天花病人,命人抓来一只大活公鸡,宰杀后迅速拔去腹部的毛,掏净内脏,选用开窍、引经、化淤,药力俊猛而不伤正气的名贵中药塞进公鸡腹内,然后绑在患者肚脐炙热拔毒。不到半个时辰,但见鸡肉变黑,病人的症状缓解了许多。此法是利用药性穿透力强的特点传导代谢,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得助其气而托其毒,达到毒出而心怡,心怡而人苏的清毒疗效。在面对危急重病时,看似怪招迭出,骨子里却是朱甲亨大夫为了治病救人而进行的“殊死一搏”。
朱甲亨大夫在诊治的同时要求对病人实施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保证了普通人的相对安全,又阻止了疾病可能造成的传播。
朱甲亨的医德,还在于他实事求是,不为名利而迷惑。他是医生,但医生不是医治百病的圣人。古城南门外有个富人家的孩子患了天花。朱甲亨接诊时,已见其口鼻气粗,两眼发直,奄奄一息。经过细心的望闻问切,且舌有黑顶见,足见病人体内痘毒很严重,诚如古人所云“病入膏肓”,处处可见死症之象。此时的朱甲亨脸色不由得凝重,显然已错过救治良机,断定此儿活不过三天。这位富人情急之下提出愿出120银元重金和送颂匾作为酬谢,跪求他以回天之力相救。从不赚不义之财的朱甲亨大夫向病人家属道出实情,劝其准备后事,谢绝了巨额诊费。
▶“旱苗法”种“痘”
以身试毒 首创“种珠”
天花肆虐过后,朱甲亨等有识之士为征服天花他们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努力和探索,苦苦寻求治疗之道。他从一些古代的医书中,看到有通过接种天花病毒,取得治疗天花的效果。
地处天涯海角的中医朱甲亨,开始潜心研究预防治疗天花的思路。他在行医接诊中,细心观察到但凡接触过痘浆的人,其天花病情症状都相对轻得多,且痊愈后不会留下疤痕。这一发现让朱甲亨豁然开朗,原来天花病毒虽可怕,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人体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而且得了天花痊愈后的人终身都对天花病毒免疫。他又从清朝医家俞茂鲲《痘疹金镜赋集解》、胡爱山《牛痘真传》等古籍当中寻找到这一理论依据;从古代名医孙思邈用取自天花口疮中的脓液敷着在皮肤上来预防天花得到启示,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清代著名医家张璐的《医通》著作中,了解到痘浆、旱苗、痘衣等多种预防接种方法。
但是,直接从天花病人身上提取痘浆、痘痂然后为健康人接种,很难掌握。为了掌握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他开始采集痘疹患者的痘浆动手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让自己冒患上天花的危险。第二天他的身上出现了红肿,接着是又大又疼的溃疡。他的父母妻儿惊悉后,在不知所措的恐惧中开始担心,害怕家中顶梁柱的他因为冒患天花而有生命危险。
“古有李时珍冒险尝百草,才研究出《本草纲目》。为了东山百姓不再死于天花,就要有人去冒险研究,何况医书上有记载。莫担心。”朱甲亨安慰家人道。接着又在家人身上试种实验。只见他将天花疮痂细细研碎后加清水调匀,蘸在棉球上塞入接种者的鼻孔里,12小时后取出。总结出第二天会轻微发烧属于正常反应,只须中药调理。如果7天后受治者发热起痘就说明种痘成功,可保一生平安。他详细交代了接种过程中会出现的临床症状,并一一记录仔细观察。
朱甲亨此举,最初时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说三道四。也有多位医家尝试研究实验,但多未获成功。
面对这些,朱甲亨总是说:“担心和疑虑是正常的,让事实去说吧。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努力研究,那是好事。”
“通过人痘接种直接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接种在人体内是预防天花最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朱甲亨力推种“痘”、东山人俗称“种珠”的道理。
在与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抗争中,朱甲亨总结出各种预防天花和减轻病情的方法。经过多少次反复的临床试验中,朱甲亨利用痘浆作为天花疫苗终于大功告成,打响了东山对抗天花第一炮,使种痘者出一次轻症天花而获得免疫力,成为东山首个掌握种“痘”的大夫。接种时依对象不同,有将天花患者痘疮中的浆液挤出,直接涂抹到衣物或者鼻腔,也可以将浆液风干研磨,加水后涂抹在衣物或者鼻腔,使人体皮肤通过衣物或者鼻腔接触这些浆液后会产生免疫反应获得终身免疫的“旱苗法”。有的是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着于健康儿身上,使之感染的“痘衣法”。这些办法对抑止天花的传播和预防起了一定作用,避免产生危重的病情。在当时的东山县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其声名迅速传遍全县,慕名前来要求种痘者络绎不绝,足迹遍及全县各乡村、渔区,还多次被请坐船渡海到古雷和峢屿等地种痘,在云、浦、诏邻县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群众的敬重。
数十年风霜星月,凭经验接种无数。在重大流行性疾病面前,朱甲亨为救治天花病患,表现出了医者的担当。
来源:《闽南日报》2021年4月13日第10版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104/13/content_43940.html